

警惕!职场人必知的诈骗套路!
08月15日 中达安
近期,针对企业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高发,骗子频频利用员工的信任关系、伪造工作场景实施精准诈骗。据统计,冒充企业员工诈骗、钓鱼邮件等已成为威胁企业及个人资金安全的重大隐患!为切实保障公司及员工的合法权益,提高全员防范意识,请大家仔细阅读以下《防诈指南》,时刻保持警惕,共同筑牢安全防线。
警惕新型诈骗!不法分子借“惠民政策”之名盗取账户资金
随着各类惠民政策的出台,诈骗分子往往借机“蹭热点”,编造配套骗局实施诈骗。其中,以“领取补贴”为名骗取群众银行卡等个人信息,从而盗取账户资金的案件屡见不鲜,需引起高度警惕。
典型案例:虚假“工薪补贴”诈骗
某公司员工账号遭不法分子盗用,诈骗者通过该账号在公司内部发布虚假的“2025年度综合工薪补贴"通知。该通知诱导员工点击”领取"按钮或附带的链接,跳转至高仿的“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"钓鱼网站。随后,网站逐步要求填写银行卡号、预留手机号、姓名、身份证号码、账户余额及银行卡密码等高度敏感信息。一旦受害者提交信息,诈骗分子即可迅速盗取账户资金,作案手法隐蔽,防范难度较大。
典型案例:“育儿补贴”诈骗
不法分子以“育儿补贴”名义实施的新型电信网络诈骗案件。经核实,诈骗分子通过短信、社交平台等通信渠道,以“您的3600元育儿补贴即将过期"为由,仿冒政府或社保部门官方口吻,伪造带有红头文件格式及公章的虚假通知,并设置倒计时页面制造紧迫氛围,诱使受害人点击伪装成政府网站的钓鱼链接。
该诈骗链接要求受害人填写包括身份证号码、银行卡账号及短信验证码在内的多项敏感个人信息。需要特别警惕的是,一旦受害人提交上述信息,诈骗团伙即可在短时间内完成银行卡资金盗取,甚至可能利用获取的个人信息冒名办理信贷业务,给受害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。
典型案例:“虚假报销及补贴”诈骗
不法分子冒充税务、住建等职能部门实施的新型电信网络诈骗案件。经调查,不法分子不仅仿冒政府公文格式,更伪造企事业单位OA系统登录页面,以“个人所得税返还”或“住房补贴申领"等名义,通过精准设计的钓鱼网站窃取受害人账号密码等关键身份凭证。一旦获取这些信息,诈骗团伙即可实施资金盗取、冒名贷款等违法犯罪活动 。
风险防范提示:
一、任何正规补贴发放均不会要求提供银行卡密码、账户余额等敏感信息;
二、不要点击不明链接或扫描不明二维码,不要随意在陌生网站上填写身份证、银行卡号、银行卡密码以及验证码等重要信息;
三、对疑似官方通知务必通过权威渠道核实,切勿轻信来路不明的链接;
四、企业需加强内部账号安全管理,定期排查风险;
五、正规补贴申领无“过期作废”等强制时限,凡借“倒计时”施压均属诈骗;
六、如有疑问,可拨打国家反诈中心96110进行咨询举报,一旦被骗,保存好相关证据材料,第一时间拨打110报警。
近期电信诈骗案件频发,手法不断翻新。全体员工请务必保护好个人身份证号、银行卡信息和短信验证码等敏感数据。面对所谓“高额回报”“紧急事务"等信息时,多一分冷静、多一分思考,切勿轻信。